“员工亲自去洞察这个趋势,比公司去给员工洗脑,效果要好上太多。”陈驰说。2012年,小猪短租团队70人,B轮融资时接近100人,现在有200多人,团队一直很稳定。右脑思维现在仍然没有被小猪短租放弃,“而且永远不会放弃。”
砍掉小B,专心做C
B轮融资时,尽管陈驰自觉小猪短租已经撬开了一些市场缝隙,累积了一些种子用户,可对投资人来说,这些数字仍然不够看。
他遇到当时在君联资本、现在自己创建愉悦资本的两位投资人刘二海和李潇,陈驰回忆当时的数据“可以说非常难看”:真正的个人房东不过几百人,房子质量看着也不怎么样,预定体验不顺畅,产品流向性也不那么好——找房东咨询个问题,半天收不到回复。
“二海、李潇投我们,冒了极大的风险。”陈驰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关注:ichuangyebang)。
这两位投资人愿意辩证地看待问题——小猪短租的团队遇到这么大的困难却还在坚持,至少说明只要认同短租大方向,这支团队就是当时可以投资的最好选择。
李潇很早就开始看短租市场,2011年Homeaway上市,Airbnb创立不久,但当时想在中国找个好标的却不容易,大部分短租创业公司2012年才创立,投资节点仍然早了些,主要问题是房屋供给端不成熟,与房价增速比,出租不划算。直到2013年,整个房地产行业发生结构性变化,房价不再高速增长,进入了稳定期甚至略有下降,短租在供给端的发挥空间才开始出现。
李潇遇到小猪短租时,陈驰正做出一项艰难决定:在房源端,他坚决只做C端(个人)房东——小B容易起量,但房屋品质差,房东没有服务意识,房客得不到社交的感觉。小猪的早期拓荒慢如蜗牛,陈驰依然坚持把这些小B全部砍掉,他不仅亲自做房东,还鼓励亲戚朋友、公司员工也去当房东,以此解决最初期的鸡生蛋、蛋生鸡问题。这多多少少打动了李潇。
有那么几年,中国社会互相信任的环境糟糕透顶,连一个很知名的投资人都跟陈驰说:“中国人没办法做短租这件事”。这时候唯一的方法就是坚持,Airbnb在欧洲拓展时,已经不需要面对不成熟的基础设施,小猪短租在中国却没这么好的命,跨过从无到有的各种障碍鸿沟是不能回避的现实。
“很多投资人做我们的尽职调查是很困难的,最起码他们不愿意亲自住到陌生人家里”,陈驰回忆道。但李潇不一样,他接触过最早一批所谓“吃螃蟹”的房东。仅仅一个月后,李潇就感觉到有更多人分享闲置资源的意愿更加明显,一个本来极小的人群正扩散到更多人群。
李潇亲自做了长达半年时间的“田野调查”,在这半年里,不管去哪儿出差,他都在小猪短租上订个人房东的闲置独立房间,和不同的房东住在一起,和男生、女生、一家人……聊天,半年下来,李潇对小猪短租的整体供给变化和体验改善,都有了直观的感受。
刘二海和李潇因此得出更确定的结论:
去工业化、去中心化的大趋势让个人与个人直接分享彼此的资源,提供个性化住宿体验是未来大方向。 信用机制不是绝对障碍,仅仅是早期鸿沟而已,熬过这个阶段,短租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比信用更急需解决的用户体验问题。
而小猪在第三点上恰恰干得漂亮。半年时间内,其房源从粗糙的单一类型变得多元化,地理位置有显著改进,房东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君联资本最终决定投资。2014年6月,小猪短租完成君联资本、晨兴资本1500万美金B轮融资;到小猪短租C轮融资时,李潇和刘二海开始创立自己的基金愉悦资本,2015年7月,小猪获得愉悦资本、晨兴资本、中信资本、和玉基金6000万美金C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