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ine推出之前,市场中已经有大量短视频社交应用,例如Socialcam(2011年)、Viddy(2011年)、Instagram(2012年4月)等,短视频深受用户喜爱,无疑成为未来的又一个发展点,普遍受到各大巨头的关注。
再来看看2012年时的Twitter,此时可谓如日中天,已经几乎成为主流。然而,Twitter上的内容更多是图文形式,尚未建立自己的视频分享系统。如果开展短视频业务,就能够以此为切入点进军视频领域,对于拓展业务范围、巩固自身优势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反之,则很有可能丢失这块阵地。
2、确定采用收购的方式
因此, Twitter也需要建立自己的短视频业务,一方面紧跟市场形势、抓住机遇,另一方面可以应对竞争。在这个目标下,当时的Twitter面临两种选择:
(1)自主开发短视频业务。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主动性强、可控,成本相对低。但开发周期长,而且效果难以保证,因此短期内很难实现。
(2)收购短视频应用。这种方式虽然需要一定的资金成本,但门槛低,而且可以迅速见效,在短期内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权衡再三,Twitter决定通过收购的方式来拓展短视频业务。
3、收购尝试
Twitter进行了多种尝试,但效果均不理想。
在Vine推出之前,Twitter就曾试图收购Instagram,双方甚至达成了5.25亿美元加Twitter股票的口头协议。但Instagram没有给Twitter再次报价的机会,Twitter最终未能如愿,Instagram被Facebook收购。
从此以后,Twitter便与这个曾经的“好友”反目成仇,双方甚至掀起了一场全面的商战:Instagram切断了Twitter卡集成服务,禁止Twitter正常显示其照片;;Twitter则推出了自己的照片滤镜服务给与回击,这些举动都成为当年的热闻。
那么,既然收购Instagram失败了,还能收购谁呢?Twitter凭借其独到的商业洞察力和眼光,把目光聚焦在了一款还没有上线的产品上:Vine。
4、收购Vine的策略
为什么选择Vine?原因其实很简单:
(1) 产品尚未上市,时机正好,便于介入和后续操作
(2) 产品本身有特点:简单、轻巧、有创意,具有市场潜力
Vine的产品界面
然而,作为一家如日中天的社交平台,在收购之前,Twitter不得不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如果收购了Vine之后,市场效果不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