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三节课官方出品,作者黄有璨,三节课发起人,8年运营经验,先后任数家互联网公司合伙人和COO。
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免费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
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并注明出处。
在此前关于内容运营的两篇连载里我已经说过了,我总共会关注“一个面”和“三个点”。“一个面”是内容的定位和调性,“三个点”分别是内容的生产、内容的组织和包装、内容的流通和传播。之前两篇连载,我们逐次讲过了内容的调性,以及UGC型内容生态和PGC型内容生态的搭建。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关于内容运营的两个更宏观一点的问题:当你预期你的内容生态将要甚至是已经被搭建起来,你手里将会拥有N多内容(比如说,已经超过1万条内容条目)。为了使这些内容面向用户价值最大化,我们该如何组织这些内容?如何设计流通机制?
这两个问题,可能不止关乎于运营,也密切关乎于产品。
这两个问题,也会是复杂度较高的两个问题,它不仅仅关乎于执行,还关乎于与内容相关的整个产品机制的构建,会更有助于你从宏观上从产品设计的要点再到运营节点的把控都一一梳理清楚。
如果你想要跳脱出不断在“写稿-编辑-发稿-写稿”的循环,成为一个段位更高的内容运营,有能力去做一些更加性感的事,你都必须要理解这两点背后的一些根本逻辑。一旦你清晰理解了这两点,很多时候在一个内容类产品上,你将会有更大的空间和可能去驱动产品来发生一些改变——在内容类产品上,其实产品天然就是应该为内容而服务的。
让我们来一个个谈。
一、内容的组织
理想情况下,一个具备大量可消费内容的内容型产品内部,对于内容的组织,可能会分如下4个层次——
1. 单篇内容的组织&标准建立
在这个层次上,常用的手段,是对于内容的样式、构成等进行一系列标准化的约束,通过这些约束让你的内容整体风格、阅读体验上看起来更一致、更有识别度,质量更有保障,甚至是让内容生产的效率更高。
例如,豆瓣在过去10年里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全站内容都必须是接近于宋体10号字、单倍行距的“豆瓣体”,在字体、字号、行距等方面均不允许用户进行任何更改,正是依靠这样的约束,豆瓣的内容识别度和阅读体验在10年来始终得以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