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百度自己的浏览器不是很出名,但是他们广泛安装的原生 App 应用(能够快速访问其搜索引擎和网站)本身,其实就像是一个第三方浏览器。在浏览网页时,百度原生 App 应用已经包含了上述提到的那些第三方浏览器功能。不仅如此,百度旗下其他产品的迷你版本也都采用了这种设计方式(包括预订外卖、云文件存储、新闻、钱包等)。通常,当人们想要搜索某个网站,甚至想要直接访问某个网站时,都会直接打开百度原生 App 应用,而不是系统预装的默认浏览器。
去年,移动设计圈发生了些什么事?
数据流量统计 +Wi-Fi验证越来越简单
中国移动用户会很关心自己的移动流量套餐使用情况,事实上,有报道显示中国平均月移动数据套餐使用量是 210MB,而美国则是 1GB。
因此 “手机管家” 这类实用 App 应用在中国非常受欢迎,腾讯和百度也都推出了此类 App,此类应用的功能,就是监测并记录用户手机的数据流量。一些普通 App 应用也会尽量选择减少自己的数据使用量,一些新 App 应用和浏览器应用里,还提供了 “无图模式” 供低流量套餐用户选择。有些应用还采用了特殊的压缩技术。
有一点我之前也曾提到过,就是绝大多数中国媒体 App 应用都允许用户下载内容,然后离线观看。举个例子,如果下一季《纸牌屋》发布之后,我可以在爱奇艺上下载观看,但在 Netflix 上却做不到这一点。
在中国,因为人们不想浪费自己的数据套餐流量,因此只要有 Wi-Fi 的地方,他们就会快速切换到无线网络。中国所有餐厅(除了一些最低端的饭店)都提供免费的无线 Wi-Fi 网络服务。
结果就是,中国移动市场出现了一批广受欢迎的 App 应用,他们可以解锁不同的热点网络,或是分享那些加密网络热点的密码。它们甚至可以帮助用户猜到密码(通常中国人喜欢将密码设置为八个 8)。小米公司很聪明,他们将中国用户对 Wi-Fi 的依赖转化成了一个卖点。小米操作系统的 Wi-Fi 连接用户界面里面含有 “徽章” 标记,带有这些标记的无线热点被认为是可以免费使用的好网络,同时,只需好友通过二维码就能在一个加密网络里分享密码。小米甚至和一些无线热点供应商达成协议,给使用小米设备的消费者提供免费 Wi-Fi。
在商场和咖啡店这些公共区域里打开网络热点,通常会有一个强制门户登录页面——你知道,当你想要访问第一个网页时,就会被导航到那个网站。在中国,这些网关页面几乎都需要用户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然后他们会通过短信息的方式告诉用户验证码,确认输入后才能使用无线网络。不过,这些公共场所提供的无线网络热点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法律要求用户必须要给所有的 App 应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以及无线热点提供这种 “真实身份识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一个认证的手机号码(现在手机号码必须要求使用身份证才能获得)来实现。我觉得,如果国家安全局来到星巴克,他们应该知道每个接入无线热点网络的用户干了些什么。而对于无线网络热点提供商来说,这种身份验证手段同样能够帮助他们及时处理那些占用网络带宽的用户。
实际上,这些强制门户登录页面使用起来非常便捷,但是当它们和 iOS 整合成一种默认行为,似乎会让人觉得非常愤怒。当用户连接到一个无线网络热点的强制门户登录页面时,iOS 会自动弹出一个 “单页” 迷你浏览器,允许用户完成所要求的相关操作,然后才能继续访问。如果你切换到短信应用去看下热点服务提供商发送的短信密码,则必须离开 iOS 的默认登录页面,此时你会断开与热点网络的强制门户登录页面的连接,只能回到系统 “设置”,重新连接,才能输入短信验证码。最后,短信验证之后,iOS 系统默认登录页面上的 “完成” 按键只能通过一个导航活动才能激活(如果是 JavaScript 驱动的强制门户登录页面则无法触发这样的导航活动)。每天,中国那些想要访问热点 Wi-Fi 的数千万 iPhone 用户都得忍受这样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