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投放广告,那么「 流量 」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
所以我们习惯了 拿流量来计算投放渠道的价值 ——“Papi酱天价广告拍卖值不值?”,很多人发文章将其和优酷、电商的千次曝光成本做对比。
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是: 不论是Papi酱这样的网红,还是其他的自媒体营销渠道,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流量。
此话怎讲?先举个例子。
既然都在说流量,那么假设有个价格1500元的砧板(远超普通砧板的价格),目标销量是1万,你觉得需要多大的流量或曝光量才能卖出去1万个?
按照普遍的转化率计算,有的人会猜500W流量,有的人会猜1000W流量,那么实际上需要多少呢?
实际上,整个亚洲所有商场的流量都不够——这个品牌的砧板在很多商场都有专柜(包括电商), 而去年整个亚洲所有渠道的销售量加起来都不到1W。
想想也非常合理,毕竟大部分砧板是几十上百块,正常人是不会突然改变认知习惯(砧板就是几十块的东西)来买一个这么贵的砧板的。
但是一个网红就打破了这个惯例, 她在自己的公众号发文章推荐这个砧板,结果10分钟就销售了1.5万个,超过这类砧板在全亚洲一年的销量。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正常人在正常的心理状态下,是不会买这个砧板的——你走过商场看到一堆砧板,只可能按照过去的习惯买一个100元的;或者想买砧板的时候在京东淘宝上一搜,看得差不多了在中间价位上选一个。
而要让人改变过去的习惯,去买一个这种不常见的砧板,就必须唤起这个人的某种心理,让这个人短暂地变成“非正常状态”,变得对“极致的做菜体验”产生渴望。
这位网红的公众号就扮演了这个角色,它让打开这个公众号和这篇文章的人,短暂地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论你平时是一个严谨的会计师还是一个自由的艺术家,当你阅读文怡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就短暂地变成了“追求极致做菜体验的美食家”,而只有当你的这种心理被唤起的时候,你才能打破过去的习惯,去买一个1500元的砧板。
所以,这就解释了前面的观点: 网红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流量,而是心理唤起——唤起你的不同自我,让你短暂地变成另外一个人,从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