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pixabay
文|周路平
黑马说:
从最初的用户收费到后来的厂商专利授权收费,触宝在全球的海外用户超过3亿,得到了与高通等大公司合作的机会,然而在强势的厂商面前,触宝无法兼顾海量的用户,也渐渐失去了占领国内输入法市场的良好时机。8年坐拥7亿用户的触宝公司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得失与纠结?触宝下一步的战略部署又有何侧重点?
正文如下:
获得了一个国际大奖,打赢了一场跨国官司。
在人们的认知里,这家叫触宝的上海互联网公司,在海外的8年里大体上就做了上述两件扬眉吐气的事。
鲜为人知的是,这家早年出海的公司曾经两次面临国内与海外市场的决择时,最终都选择了海外,错过了与搜狗竞争国内输入法市场的机会。
“我们这个决定早两年做的话,可能会完全不一样。”时隔多年,触宝创始人兼CEO王佳梁对创业家&i黑马感慨,“有可能现在没搜狗什么事儿了。”
据触宝官方宣称,目前触宝产品的用户数超过7亿,其中触宝输入法3亿,触宝电话用户数达4亿(日活跃用户5000多万)。
圈地收钱:每部手机收2块
2008年初,张瞰终于被王佳梁从微软“忽悠”出来了。但在王佳梁看来,这是“拯救”,“其实我只是把他心中创业的种子唤醒,把他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王佳梁很有想法,带着创业的念头进入微软中国亚洲工程院,认识了后来的合伙人、触宝总裁张瞰。
2007年,两人一块儿去美国出差,恰逢苹果公司和HTC发布了智能手机新品,智能手机开始爆发出强劲势头。两人预感PC时代很快就要过去,移动将成为未来的方向。
张瞰专门在美国托人买了一部iPhone,想着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完全出于极客的兴趣。王佳梁喜欢用手机收发邮件,用的还是黑莓手机。
尽管这两款手机在当时已是佼佼者,但输入法的体验都很糟糕,易按错,还无法自动纠错。国外甚至有网站专门总结iPhone繁琐的输入,从而造成的各种误解。最终两人把目光聚焦在了输入法。
张瞰跟王佳梁打赌,用一个周末,做出一款输入法。两天后,他做出了一个很傻的原型,不过能在手机上搭载运行,更为关键的是,体验比原生的输入法更好。这一点令王佳梁异常惊喜,两人开始动手改良。当时他们还在微软,白天上班,晚上回去写代码,经常写到深夜。
做了两个月时间,产品大体成型,体验得到了改善。他们把输入法放到网上,跟别人分享,简单地把下载链接发到了论坛上,便没有再管。那个时候还没有专门的应用下载渠道,主要的分发渠道是论坛。下载还非常麻烦,先要手机连接电脑,然后通过电脑把软件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