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也试过众筹出书,通过“问答+知识出版”形成线上线下封闭体验,一年也销售了进10万本书,同时,知乎也与作者合作出知乎电子书,但是出版税太低,仅靠出版获得利润难以为继,目前看来不能成为知乎的主要盈利模式。
知乎举办过多次的线下活动,都很成功,比如上个月(5月14日)的第三届知乎盐club,是一年一度的知友盛会,会上邀请优秀的知乎回答者分享,邀请著名作家、音乐人、CEO等演讲和分享,和颁奖典礼。其实这样的知乎线下活动,更多的是塑造知乎文化、培养用户的忠诚度,不会成为知乎的盈利方式。
愚人节那天知乎新上线一个功能,叫值乎,这是知乎的又一次商业上的尝试。用户关注知乎公众号后可以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打码信息,而其他人必须付费才能看到,付费后觉得满意钱就归作者,不满意钱就归知乎官方。从某一点上,这种尝试像极了招聘信息——看准网的模式,坚持内容为王,用户发布信息之后(大部分是面经、工资等),其他人需要支付积分才能看到信息。网友评论,愚人节上线这个产品,先看看大家的反应,要是不错就继续推广,如果反响一般,就说是愚人节玩笑。
说回来,很多人觉得知乎上的商业逻辑会依然是走广告路线,知乎之前就在侧边投放过广告,但是看得出知乎上的广告投放是十分慎重的,稍微有不符合大众口味的广告,或者投放位置影响视觉感官,便会让知友心生反感甚至厌恶。但是知乎在原生广告方面会有更多的投放,知乎CEO周源也提到过,“商业逻辑千百年来是有被尊重的地方。我觉得还是得值得深入思考,还是要多想。我们做原生广告这件事,不用藏着掖着,就是要认真做。” 好的原生广告投放能从投放介质、App用户体验、广告内容等方面考虑,会让访问者觉得这种广告会成为App内容的一部分,如微信里面的视频内容广告,Facebook的Sponsored Stories以及Twitter里的tweet式广告,知乎中也可以考虑投放一些有趣的益智页游。
知乎也可以与相关线上/线下书店、杂志、报刊媒体合作,当读者在实体书店看到一本有趣额书时,可以扫描书旁边的知乎二维码,关注知乎上的知友对书的评价以及知乎电子书,下载下来随时阅读。
(知乎上的广告)
(微信中的原生广告)
6、运营模式
知乎的最初的运营模式是采取通过熟人邀请+实名制(或者其他社区如微信、QQ、微博等的ID),通过发邮件邀请好友,在上线的前两个星期内邀请到约200人,多数是创始团队的朋友或同事,大部分都来自IT这个圈子,还有一些媒体人、评论员等,但是外界很难拿到邀请码,这种方式着实比较低调,也“非常封闭”,以互联网名人@李开复投资为引导,后又邀请一些名人加入注册,如小米CEO@雷军、搜狗CEO@王小川、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等,并且他们都选择知乎作为自己的首选发声渠道,保证了社区用户的精英化和回答问题的质量,维护好自身的口碑与良好的形象。
后来随着知乎开放注册以来,每一个加入知乎的普通新用户可以依据优质的内容而获得关注,获得和已经是大V级用户同样的曝光机会,比如举办线下的知乎盐club活动,给产生优质内容和获赞数多的用户奖励。因此,新用户可以很快的融入到知乎社区中。此时的知乎,开始从问答内容运营,过渡转向为用户运营,打造社交化氛围,逐渐呈现出讨论气氛和群聚效应,舆论领袖的势力越来越大。知乎通过这种方式发掘了一批批低调的深度用户和普通用户,通过问答产生优秀内容而成名,成为知乎的核心竞争力,让知乎进入一个社区的模式。
其实,在最开始的Quora诞生时,这个产品的基因就是通过问答这种模式呈现内容,这种UGC的方式让周源看到了社交潜质,互不相识的一些人由于关注了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圈子而产生一种新的关系,经过更多问题相关的重叠内容而相互熟悉、了解、崇拜或相知,形成一种奇妙的知友关系。更人性化的是,在关注问题时,回答也是通过社交机制产生,社区的群体共同投票去判断回答的可信度、接受度和质量。这样,人与人之间关注、邀请回答和私信,发现问题和形成答案,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相互之间的就形成了社交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