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产品经理Dan Grover又发话了。日前,Dan Grover发表博客表示,近来每个人都在谈论“聊天界面”,这是互联网的下一个大事件。但是,许多媒体的文章看着都让人气愤!他要出来“主持公道”了。
说明:本文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雇主公司立场无关。原文来自:dangrover.com/blog
关于聊天会话,《连线》报道称,它可以完成传统图形用户界面所不能做到的事。Betaworks天使投资总监Matt Hartman将文本驱动的应用程序视为“隐形的桌面”。TechCrunch声称“忘记应用程序(app)吧,机器人都要取代之了”。Fin的创建者则认为,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会转向一种新的范式。HubSpot公司创始人之一Dharmesh Shah考虑的是,聊天UI的崛起是否即为设计师的没落。设计?Intercom设计总监 Emmet Connolly 认为,未来属于会话式设计。
硅谷最顶尖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Benedict Evans提出,新的情势将会是,短讯功能将会不断扩展,直至其包含软件特性。
“人们不需要每一个都对应单独业务的app,”Facebook旗下Messenger负责人David Marcus表示,“在一个设计良好的产品里互通信息,就比app的体验要好。”他们认为,机器人将会驱动下一个“后 App”的时代。他们开放机器人API等做法也表明他们希望将人们带入这样一个时代。
对此,Dan Grover要发表吐槽了:
最近的“机器人热潮”是两股趋势的交汇点。一个是人工智能(AI)助理的稳步发展,比如Siri;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述,美国市场目前还未出现一款能够统领市场的app,硅谷团队在试图向亚洲的即时聊天软件取经——比如微信,是如何将各种看似无关的功能整合到一起的。
过去两年和app同吃同喝的日子里,我发现认为似乎对聊天应用流行的秘诀以及它们解决的最大问题都有着严重错误的认定。
接下来我要解释的是,聊天应用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并不是因为“聊天界面”做得好。对于在全面满足用户需求上不断失败的硅谷手机操作系统开发商来说,它们所实现的成就更具有教育意义。聊天程序已经演变成一种平台,旨在点对点聊天之上拓展 UX。“聊天界面”不只是一个转移人们注意力的话题,而且随着我们了解得更加深入,我们甚至会发现,在某些地方聊天界面已经突破其局限性和弱点。
不过,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样的状况是如何产生的。
聊天气泡简史
首先我们看看聊天界面中最表面直观的元素——聊天气泡。要知道这个东西是如何进化成今天这种骚气蓬勃的,我们得回溯到2003年。那个时候,发信息的界面是介样的:
许多手机的UI,SMS就像微型版电子邮件,“信息”功能通常包含收件箱、发件箱和草稿,多么烦人!
后来,大概在过去的十年中,大概是多得了Jens Alfke发明的一个原型,我们的即时通信才开始出现如今熟悉的卡通外观对话框气泡。智能手机流行之后,iOS和Android第一版本的出现表明,系统短信应用程序与对话气泡简直是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