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他在公路上因为疲劳驾驶经历了第二次致命重伤,并伴随着超现实的灵异事件。连续撞断两根电线杆和一百米的花坛,马雷被气囊击昏。醒来后,他坚称看到了一位他曾帮助过、已经过世的同学一袭白衣地站在车前——马雷反复肯定地表示,不是幻觉。
那是马雷的一位大学同学,在校期间身患癌症,马雷曾为他发起过募捐,规模从学校一直扩展到了整个安徽省,甚至全国。而当这位同学过世之后,马累却在葬礼上感到了无尽的失落——不是募捐的行为最终没能就会他的性命,而是“他的墓地不美,年轻人应该有自己更加漂亮的一块墓地,人们看到它不会恐惧,而是多一份思念”。
车祸之后,马雷觉得自己得到了一种”命运的指引”。他皈依了佛教,并开始认真的盘算着做一份和殡葬行业相关的生意。
第一个计划是开发、建设和经营墓地。作为垄断资源,进入墓园产业甚至比进入房地产领域还要困难,马雷试图以类似地产代理的形式切入,却最终也是死路一条。
第二个计划是现在的一空,门槛低得多的纯线上平台。他之前想的名字叫做“三孝堂”——一处儿时常常和父亲一起路过的家乡古迹,为了纪念古时为守护母亲棺木被活活烧死的三个儿子。古典孝义和皈依后的指引是马雷口中一空网的“道”。
他希望一空能像淘宝天猫一类的平台一样,通过平台实现交易双方信息的透明和对等,从而规范线下商家的行为,甚至催生出新的行业标准。
改良者
(礼佳礼仪创始人,李静)
李静的公司是最早与一空合作的传统殡葬公司之一。她的行业经验让她乐于相信,在上海这样的地方,只要有渠道,人们就愿意接受更多“新鲜的”殡葬形式。
就在接受采访的当天一大早,李静就主持了一个没有哀乐的葬礼,家属要求播放的是《大上海》和《甜蜜蜜》——死者生前最爱的两首歌曲。越来越多的葬礼上,人们不再穿白戴孝,不再嚎啕失态。很多人开始自己要求定制统一的服饰,或者干脆按照西方葬礼的服装标准,也有更多的人开始要求用胸前鲜花取代臂上的黑纱。
李静觉得当这种之前从未有过的市场需求出现的时候,渠道和信息就变得格外重要——让客户知道,别人家提供不了的服务,这里可以。
李静18岁入行,浸淫在这个行当中二十余年,资深的老殡葬人。而她进入这个行业的原因就是,吃了信息不透明对等的亏。
1998年春节年初七,李静来到上海找工作。一份“摄像招聘”的启示吸引了她,她想,“一定是影楼”。招聘人员语焉不详,只是告诉她管吃管住。李静就高兴地答应了。
一位“师姐”一言不发地领着李静,李静只觉得“越走越不对,怪怪的”。走着走着就传来了哭声,然后就是堆满了花篮花圈的过道。师姐跟她说了第一句话:到咱单位了。
从那一刻起到如今,李静亲力亲为她接下的每一场葬礼,积累下的信誉如全靠人们的口口相传。在这个毫无品牌概念的行业里,没人在意她的公司叫什么,也没人信得过她的同事,只要她不出现,顾客就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