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连说两个「绝对」。
传播普通读者愿意看的植物科普知识成了他的新方向。他断断续续发了几篇图文,诸如「《寻龙诀》中的彼岸花」,「《芈月传》里的植物穿帮」,「老炮儿养什么」之类,阅读量几千了。底下读者评论,「养花就说养花,和老炮瞎联系个屁」。
周自己也乐了,写个花儿还追热点,那真是「硬扯」。
一哥们儿给建议,你这号,一定要指向你自己。周昆意识到,应该还有更好的做法,可他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做。
直到去年年底,周昆去听了一次罗振宇在水立方的跨年演讲。一张门票花了1288元,是他一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尽管是最靠后的座位,连罗胖长什么样都没看出来,周昆还是被现场为创业摇旗呐喊那股劲儿给感染了。在那里,他第一次听到「IP」这个词。
「不是电脑的IP地址,是一个新的东西,叫版权。翻译成人话就是:你要成为一个名人、红人。」周解释。
听完演讲回到家,周昆把原来的「玩花卉」的名字改成了「坤哥玩花卉」。
妻子发觉周昆变了。以前下班回家吃完饭就玩游戏看网综,那晚之后,他开始一个劲儿地查资料,捣鼓文章,「已然进入一个加班的状态了」。
也不知是在哪个网站上看到一标题,称短视频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周昆便尝试翻译剪辑国外的视频,一则名为《3分钟,让你学会在家用火龙果种植火龙果》的视频播放量突破二十万。这让他尝到了甜头。此前发图文,广告分成最多只有几块钱,而短视频的收入翻了几番,「一万次广告展示给我24块。」
但是要IP化,光改名,自己不露脸怎么行?
于是,周昆专门花3000多块钱买了一款索尼DV机,还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做剪辑。
「脱口秀就是人在说话,像Papi酱那种。我现在做的节目也是一种脱口秀,讲多肉怎么种。正史的里子,野史的面儿。」就在自家阳台,一张桌子,一个三脚架,加上几盆花市淘回来的盆栽,周昆开始了自拍自导自演。妻子倒是过来帮了几回忙,「按一下开关,然后躲后头玩手机去了。」
「坤哥玩花卉」的阅读量蹭蹭上去了,最高的时候能有25万。也就是那会儿,周昆不得不离开了报社。
家人劝他再找一份安生的工作,周听了,沉默不语。
一周花一天时间,拍四条片子,这样的节奏并不算紧凑。可头条号还是让周昆陷入了既兴奋又焦虑的情绪。「我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今日头条,看视频的播完率、跳出率。」周称,操作后台,发出内容,很快就能获得反馈,这像一个游戏,他玩上了瘾。
幸而,周昆在后台发现一个按钮,点击申请了今日头条推出的「千人万元」计划。项目由今日头条在去年9月公开,称头条号平台可确保至少1000个创作者,单月至少获1万元的保底收入。于周而言,这就像是辞职之后拿到一个新「offer」。
「给我一年时间让我去折腾,够了。」看到「生机」剧组进驻家中,意味着周昆终究搞出了点名堂,周的家人不再催促他找新工作。
儿子四岁,每当见到周昆搬出摄像器材,便会来一句,「哟,坤哥,玩花卉呐?」说起这个,周昆咂摸起了嘴巴,蓄了一年的胡须微微抖动,在儿子心中刷出了存在感,令他知足。
有了头条号保底,周昆开始探索另外的出路。「植物都有顶端优势,顶芽会释放激素抑制下面枝叶的生长。」他用植物打了个比方,并认为自己不能在舒适区里等死,需「去除顶端优势」。他尝试过卖产品、也给别人做过淘宝客,但「实验结果都是NO」。倒是一些创业服务机构开始找他来做内容培训,令周昆觉得脚下的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