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点在内容排版上,要尽量简洁,开篇点题。我们在里面穿插了很多音乐、视频,包括整个内容排版都非常简洁。在时间轴上,我们尽量用倒叙的方式,包括他跟林忆莲之间的感情,在很多演唱会上真情的流露,都是可以打动用户的。然后我们在设计内容上,在排版上尽量保证风格统一,在处理整篇文章的陈述,先是感情的积累,然后再到感情的爆发,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这一篇文章中都有呈现。
这样用户看的时候,是从平静到感动然后再沉淀这样一个过程,他会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感染力,包括标题。这是我们看到李宗盛视频的一个刷屏现象,根据这个现象借力打力,然后再诞生出这样的一篇文章。
三分内容,七分运营,我们应当把更多精力花在运营上。我们看到的是这篇文章有200百万的点击,但背后运营的过程,是前期积淀的爆发。
我们最初收集了一批种子用户,他们大多来自于朋友、同事、同学,或者一些论坛,我们也会在知乎上发帖征集。但实际发现,在那些平台上面转过来的很少,还不如自己的朋友圈。刚开始积累这些熟人关系,并不是要把我的朋友、同事、同学变成忠实用户,而是通过我的朋友、同学、同事,这样的一个强关系,去吸引他们的弱关系,他们可以辐射到他们的朋友的同学、亲人这样一个关系链。我们最终要吸引的是朋友的朋友,成为我们的用户。
在种子用户沉淀期,我们大量用了一些推广手段拉种子用户,最开始的时候,不一定要用群的方式把这些人聚集在一起,我们没有把群过早定义,群更多的是让它自生态的转化和自讨论,这是最好的。因为搀杂很多熟人关系的话,很多言论也无法表述,陌生人反而愿意跟你分享他的个人经历、感情纠葛,这些我们视为活跃的用户。
因为他不需要顾忌里面是否有他的朋友、亲人等等,我们跟他相隔的很远,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他可以没有任何顾忌的发表观点想法,对群内的活动作用更好,也提供我们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上面谈到初期的种子用户以及群运营刚开始就要去做的事情。
在有一定量的时候,到了1000个种子用户,我们再来组织这样一些群。群要以用户自主想加入的方式加入,而不是把自己周围的朋友都加到一个群里。我们在传播的同时,其实也可以看到,朋友圈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传播路径,因为朋友和同事也想用他们的朋友圈。本身朋友圈就代表得是个人的品位学识,甚至展现自己能给别人印象的一个很好途径。你发的什么样的文章,可能就代表你的三观想法。
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朋友圈,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信用背书,推荐自己的一个朋友,或者推荐一篇文章,就可以是自己的信用背书,所以我们在推广的时候,也要看到这是门槛,同时也是机会。然后我们去把用户关于情感的,或者到了晚上他可能想听哪些音乐,在这个心境下,引发联想的一些事情……制作成内容进行推广,就能触发用户转发朋友圈,然后让别人知道,他们是对生活有品质要求的这样的人和印象。
这是我们在没有粉丝的情况下,尝试去做二次传播,首先每日试错是我们最前期每天都在做的一个工作,这个方式可以让我们判断用户到底对什么样的内容敏感,然后再跟进这种热门,通过分析,包括热门事件的转化,当然我们不一定要报道热门事件。比如美国总统竞选成功的时候,我们可以关注他的女儿,然后当李宗盛视频火热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写李宗盛的歌词,这样来进行二次转化,再比如像咪蒙的鸡汤非常火,但咪蒙鸡汤后,有人去PK她的鸡汤,这时候你其实很容易转化借到这个势,然后可以做一些很好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