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地生活服务进入成熟阶段,糯米凶多吉少,或将最后一搏。
当百度拿出200亿砸向糯米的声音还没落下,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了。如果谁从第三一跃成为第二而且心情特别糟糕的话,糯米应该当之无愧。
团购网站虽然没有像出行打车市场那样烧钱烧得如此高调,但事实上之前三家的火拼也烧了不少钱。到了现在,大哥和二哥联合了,三弟该怎么办?
产品趋同、服务差异化小、体验改善不敏感,团购比视频的聚集度可能还高。回看历史,魏蜀吴三分天下,东吴还能拥有游刃有余的空间,而一旦魏吞并蜀,吴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3、钉钉踏着来往的尸体站起来了,却很可能会被微信企业号拦住前进的步伐。
在罗永浩代言钉钉之前,钉钉就已经悄然发展了起来。
因为其简单的设计、钉一下等功能足够性感,钉钉打动了很多中小企业老板们,成为企业管理应用中的一匹黑马,迅速发展了起来。
然而,在企业微信号出来后,钉钉能否继续发展,我们表示谨慎的悲观。
要知道,但凡和用户关系链相关联的事情上,腾讯往往可以做到后发先至。同样回看历史,此前腾讯邮箱起步时,网易邮箱已经拥有相当大的规模,但短短三四年光景,腾讯便凭借入口的便利性占领了第一的位置。
这一次,在基于移动端的企业通讯类应用上,张小龙还会再次重复当年的故事吗?
预言9、C2C付费咨询类产品将会批量死亡?
2015年,由“在行”而起,一大批 C2C 的付费咨询类项目纷纷兴起。但进入到2016年后,这个领域的景象,却并不乐观。
以目前来看, C2C 付费咨询的模式,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具备这么几个特征——
1、用户习惯还很弱。大部分主流用户其实还并不存在付费约人面聊请教咨询的习惯,我们小范围做了一个调查,以三节课这样一个互联网基因还算强,对“学习”也还比较热衷的团队为例,全体22名员工中,只有2人曾经使用过在行约见过行家。
2、服务体验高度不标准。这导致了“行家咨询”作为一种服务,其实用户得到的价值也是极度不标准的,而且,这会进一步导致用户的选择和决策苦难,好比我要是一个新手,同样看到两个产品的行家,都收500块一小时,一个百度的一个腾讯的,我很可能无从判断我到底该约谁。
3、用户消费频次较低。用户单次消费频次基本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上,但有可能出现短期内集中约见一批行家的现象(比如我,曾经在1个礼拜内连续见过4位 PR 方面的行家讨教过一些问题),但一年内仅此一次。
所以,借由以上几点,我们认为, C2C 咨询,其实是一种非标、低频、长尾的服务和需求。
面向这样的需求,其实市场上不太能够支撑众多的垂直项目,相反,如果真的发展下去,这个领域内可能更容易出现少数1-2家大玩家一统江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