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从2011年在线教育火热起来,“教育类淘宝”的概念和梦想就一直没有在这个领域里缺失过,尤其是从2012年,甚至是到了后来,连淘宝本身也被惹了过来,内部做起了一个叫做“淘宝同学”的平台。
只是……教育类平台,很可能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课程这样的教育类产品,有这么几个特征——
第一,教育领域往往缺乏大众型刚需性的产品,不太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爆款”。
第二,产品极度不标准,用户在面对海量课程的时候缺乏决策依据,决策很慢。举例,假如你在淘宝买一个IPhone5s,有A和B两家等级评价都差不多的店,都是标配,A店卖5000,B店卖4000,你会很容易作出判断:买B店的。但如果你准备要学如何做产品,同样有A老师和B老师两位评价都差不多的讲师,A老师的课需要3000块,B老师的课需要2000块,你能够据此就判断你应该选择B老师的课么?
第三,用户卷入成本很高,无法短期内密集地消费和认真体验多款产品。
第四,与消费类产品不同,很多课程类产品,其实是一种一次性消费的产品。一个用户购买了你的课程产品,要是没学好,用户会在骂街声中离开。而如果学会了,用户给你一片赞誉,但他仍然会离开。此外,一个用户对于学习类产品的消费频次,往往也更低。我有可能一个月上淘宝买一次衣服,但对于报班上课这种事,我很可能一年两次就差不多了。
第五,学习类产品高度依赖于老师,用户在得到好的体验会更容易认可老师,甚至是消费购买决策都高度依赖于对于老师个人的认可,这往往会导致,一个老师要是在一个平台积累起来了名气,很容易选择离开平台单干。
以上几点加总在一起,就意味着,一个教育类平台是很难形成一个集中性的流量入口,且还能较好地维持住站内用户活跃度和消费频次的。
所以,抛开概念,你会发现,包括“淘宝同学”在内,迄今为止,应该还没有哪一个在线教育的平台类产品可以交上还不错的数据答卷的。
所以,我们觉得,纯粹的在线教育平台类产品,在2016年的路可能会走得很艰难。
预言7、已经沸沸扬扬的微信应用号具体会长什么样?
2016年,按照张小龙年初提到的,我们必然将会迎来微信的“应用号”。
在此,作为一群天天跟各种产品打交道的人,我们对于即将到来的微信应用号做了一些大胆的猜测。
我们猜想,微信应用号的产品形态和基本逻辑将会具备以下几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