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马 杨洁 3月27日报道
当经济的寒冬来临,即使是独角兽,也会陷入恐慌。不论是国内,还是美国的硅谷,都不例外。
硅谷的创业公司正在遭遇动荡,股价从去年以来一直经历着震荡。即使是linkedIn,也经历了一天之内股价下跌40%的滑铁卢。裁员的消息不断,昔日风险投资人们对它们的追捧,也在一夜之间变得谨慎起来。
没有上市但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那些公司,一般被称为独角兽。当年这是个凤毛麟角的词语,是那些少数几家非常出色的创业公司的桂冠。过去一两年的投资热潮,推动了公司估值像火箭般蹿升,独角兽这个词仿佛也不再高贵,大量高估值公司纷纷在国内外涌现。但是,当时间走到2016年,估值的下调,看来已经是不少之前的独角兽们必须面对的事实。
即使是美国大红大紫的Airbnb,估值也出现了轻微下降;著名的移动支付公司Square流血IPO;曾经炙手可热的Snapchat也曾两度被调低估值;Evernote走到了衰败的边缘。而在国内,不断传出的公司合并案,仿佛是冬天的注脚;曾经估值高达450亿美元的小米,也有估值下跌的流言传出。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在2016年,哪些国内外独角兽正走在估值下降、流血融资危险的边缘上?
海外篇
1
DoorDash:拥挤的外卖池子
流血幅度:30%
现估值:7亿美元
这是一家美国的外卖送餐O2O,至今已经获得了4轮融资,第三次融资是在去年11月,当时的估值是10亿美元,而在今年2月拿到最新一轮1.1亿美元融资时,公司的估值已经降到了7亿美元。
这是一家由3位华裔创办的公司。但是和我们熟知的国内的饿了么等外卖O2O不同,它更像是一家物流公司,要说的话,国内的创业公司里,达达和它有一些类似。这家公司采用的是类Uber的模式,在接受订餐后,DoorDash会根据周围空闲车辆的位置,向车主推送信息和选择车主进行配送。接受订单的车主,可以获得每小时20美元的报酬,还可能会接到顾客给出的小费。
DoorDash提供的配送服务,时间把控更精准,速度也更快。在它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分析和调配系统。
但在美国,这个领域的竞争也比较激烈。除了Postmates、Sprig、Muncher等外卖公司外,Uber、ola这样的打车软件也推出了食品物流服务,亚马逊等公司的生鲜物流,也给它未来的业务扩张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外卖,是个太过拥挤的领域。不论是国内还是美国,都已经不再有新人的插足之地,而“旧人”,也并不能过得舒坦。于是,DoorDash这次流血融资,也是无奈下的最终选择。
2
Dropbox:最好的网盘,也面临没落
流血幅度:34%
现估值:70-80亿美元
3月2日,Dropbox的估值被美国富达投资调低,比去年12月减记了10%。而这并不是富达投资第一次调低它的估值了。3月18日,据美国媒体报道,Dropbox计划折价34%,出售自家的股票。其面对的估值压力可见一斑。
Dropbox,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网盘之一。2008年上线之后仅仅3年,它的估值已经攀升到40亿美元。到了2014年初,获得了2.5亿美元融资后,Dropbox的估值达到百亿美元,比肩Airbnb与Uber。
Dropbox也是邮箱邀请注册制玩得最好的公司。最火的时候,它每个月可以发送300万左右的邀请邮件。早在2009年,它就曾引起过乔布斯的注意,并且曾经试图以9位数的价格收购它。
但是,在那次会面中,乔布斯说,Dropbox始终“是一种功能而非产品”,因此,Dropbox的创始人拒绝了他。并决心将Dropbox做大。
他成功了。用了8年的时间,它的全球用户数突破5亿,累计融资6亿美元,估值一度达到103.5亿美元。
而就在2015年,作为云存储软件的代表,Dropbox却开始遇冷了。
互联网服务的崛起,抢占了Dropbox原来的市场。微软和Google、苹果解决了大部分个人用户文件和照片备份的问题,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服务都会提供数据备份功能。而当企业应用微软和Google的文档、邮箱等服务时,也同时成为了它们网盘等存储工具的用户。
为了避开当年乔布斯做出的它始终“是一种功能”的看法,Dropbox不断扩展自己的产品门类和野心。它要做成巨大的用户数据服务管理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而网盘业务的被挤压也让这个梦想破灭。Dropbox用1亿美元收购了邮件应用Mailbox,开发了照片管理服务Carousel,而在2015年,这两个运行了2年的服务全部关闭。
当然,这不仅仅是Dropbox一家的窘境。它的竞争对手,另一家云存储公司Box,虽然已经IPO,但日子也并不好过,股价表现并不出色。云存储业务的下滑,仍在持续中。
3
Zenefits:开公司,不要开趴体
流血幅度:48%
现估值:23.4亿美元
在去年5月拿到了5亿美元的C轮融资,创业两年估值45亿美元的Zenefits,当时是名副其实的独角兽。但就在今年2月26日,Zenefits裁员17%,之后不久,Zenefits联合创始人、CEO帕克尔·康拉德(ParkerConrad)也突然宣布辞职。早在去年11月,Zenefits进行上一轮融资时,估值已经下调到23.4亿美元,爆降了48%。
坐落在旧金山的Zenefits,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一站式的云HR管理工具。这个解放了HR们的软件公司,曾经是美国增长最快的SaaS企业之一。成立不到3年,它的营收就逼近了1亿美元。在2014年,它的用户增长超过了1600%,收益增长了2000%,一年时间内,员工从15人增长到了420人。
不过在美国,它的免费模式也遭遇了麻烦。和Uber一样,它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管制。保险经销商控诉它的免费措施有不正当竞争嫌疑,因此Zenefits曾经在犹他州被判定非法。幸好两周后这个禁令又被撤销了。
不过惊魂未定的Zenefits还是裁撤了一个专做大公司医保的团队,将业务方向放到小企业上。
但免费和不断扩张的公司规模,也让它烧钱迅速。在总营收1亿美元的同时,它的开支也超过了1亿美元。在2015年,Zenefits的营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从而也让投资人为之失望。
而Zenefits面临的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队伍大了,公司的内部管理问题也随之凸显。比如这个公司的“开趴文化”。康拉德离职后,新CEO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规定,严禁员工在公司里饮酒。更不要说曾经让Zenefits颜面扫地的员工在公司楼道里圈圈叉叉的事了。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每一个急速扩张、急于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创业公司,永远不能忘记思考两个问题:盈利模式,以及内部管理。以Zenefits为戒。
4
Jawbone:智能手环的末日
流血幅度:50%
现估值:15亿美元
可穿戴设备厂商Jawbone在今年1月完成了最新一轮1.65亿美元融资,估值15亿美元。而在2015年4月完成上一轮3亿美元融资时,公司估值还是30亿美元。前后相比,跌幅达到了五成。
和其他创业公司相比,Jawbone可以称得上是老牌企业了。2002年就成立的它,一直到现在还在不断拿着融资,可见其产品的生命力。曾经有一度,美国媒体还曾盛赞它为“苹果最应该担心的创业公司”。而现在,时过境迁,Jawbone也进入垂垂老矣的独角兽队伍之中。
在苹果还迟迟没有推出智能手表时,Jawbone已经在可穿戴领域里以先行者姿态进发了。在2011年面世后,Jawbone UP几乎就是智能手环的代名词。它内置了精密运动传感器,可以记录用户的年龄、身高、体重、运动距离和时间、卡路里等数据。而且,Jawbone UP的颜值也相当地高,这也令它收获了大批用户的青睐。
不幸的是,后来,Apple Watch横空出世了。但Jawbone也并没有认命,2014年,它推出了UP3和Upmove等新一代产品,采用生物阻抗传感器来检测心率,可以检测用户体表温度和环境温度;引入了表带式设计,在外观上覆盖铝合金,显得更加时尚;更重要的一点是,它比Apple Watch便宜,Upmove售价才只有49美元。
去年6月,Jawbone将自己的健康监测平台向第三方开放,华为是它的首批硬件合作商。转做平台,或许是它的新方向。
但也就这样了。Jawbone这两年在创新上的停滞,以及智能手表的碾压,使得它虽然这次成功融资,但估值仍大幅下跌,这也代表了资本对这块领域已经不是那么看好。
可穿戴设备在前两年一度成为风口,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决定了,创业公司们必须不断在产品上推陈出新。对于一切领域,这都同样适用。
国内篇
在这里,我们列出了国内的一部分曾经或仍然走在独角兽高坛上的公司,但是它们在这两年,也经历了融资的困难、估值预期的下调,或者长期未能融资的难过。它们的经历,也是在提示每一位站在独角兽位置或是梦想成为独角兽的公司警醒:创业是个逆水行舟的过程,必须要不断求新、求变,否则,谁能保证,BAT就不会有变色的一天呢?
1
蘑菇街美丽说:社交电商的瓶颈
2016年1月,新年的第一个合并案,发生在蘑菇街和美丽说的身上。双方交易以换股形式完成,蘑菇街和美丽说按2:1对价,新的公司估值近30亿美元。
这是两家均以淘宝导购网站起家的女性垂直电商网站。在合并之前,分别都经历了5轮融资。其中,美丽说融资总额2.5亿美元,估值30亿美元;蘑菇街也是总融资额2.5亿美元,估值20亿美元。合并后的总估值,缩水了20亿美元。
而据腾讯科技援引一位电商界人士的话透露,蘑菇街在2015年11月曾进行了上一轮融资,本想是以25亿美元完成融资,但最后的估值却比之仍有下降。美丽说也在过去的2年内,都未曾有过融资。
也就是说,在合并前,两家公司的估值均有过大幅下降。
在被淘宝封杀后,蘑菇街和美丽说转型女性电商垂直平台。蘑菇街走的是“电商+社交”模式,主打“时尚买手”模式,并且在转型之后迅速融到C轮2亿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元,2015年估值翻了一番不止,隐隐然有接过唯品会的棒的趋势。美丽说搭建自己的电商交易平台,开发交易系统,推自有品牌,和微信对接,在移动端发展迅速。之后,两家曾经一度开展了“女性时尚电商第一股”的竞争。
但是,女性社区和女性电商竞争激烈,不仅是蘑菇街和美丽说两家,前面提到过的唯品会,以及聚美优品等,都是针对这个群体发力,更不用说还有淘宝、天猫和京东的分流。这些女性电商的模式容易被复制,但是却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烧钱快、融资不易,再加上虽然向电商平台转型,但是品牌、物流、供应链的优势都不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合并对抗阿里,也是两家公司最好的选择。
如何在巨头的覆盖下,寻找自己在垂直领域的经营模式和优势,蘑菇街和美丽说的创业经历,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一课。但是在合并后,要面对运营模式、企业文化等完全不同的两家公司如何整合,也是它们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2
豌豆荚:转型求生的艰难
在腾讯、百度、360等巨头环伺下,豌豆荚正在转型,谋求向内容聚合升级。
目前,在豌豆荚内部,已经孵化除了豌豆荚一览、开眼、SnapTube等产品。豌豆荚正准备效仿Google,进行业务分拆并独立运营。
而就在分拆消息传出后不久,今年1月,豌豆荚内部曝出员工转岗后大幅降薪、否则离职的变相裁员事件。
在创新工场孵化出的豌豆荚,当年是受到瞩目的明星项目。在2014年获得B轮1.2亿美元融资后,豌豆荚的估值一跃达到10亿美元量级。
但是,从国内智能手机开始井喷之后,豌豆荚在国内应用分发市场上的占有率却在一路下滑。前有巨头旗下的应用分发,后有手机厂商自带的应用商店,而对于缺乏渠道的豌豆荚而言,曾经试图走过的做移动搜索的路线在巨头的竞争下孤掌难鸣,现在无异于雪上加霜。
2015年,豌豆荚和百度开始了一场对撕。1月,百度手机助手停止提供豌豆荚下载,豌豆荚公开反击,停止了自己的产品上百度系众多APP的下载,并发布公开信斥责百度。10月,豌豆荚再度出手,在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后,将百度糯米下架。
与此同时,豌豆荚的内部问题也一直不断。今年1月的员工转岗风波之前,早在2014年,豌豆荚就传出过“断交员工社保”、“高层内讧”等传言,一度闹得沸沸扬扬。早期豌豆荚采用“人人持股”的制度,因此一旦人员变动,股权纠纷造成的矛盾也就跟着出现。
如今,已经有2年时间,豌豆荚没有再进行过融资。而在这次拆分重组后又再发生变相降薪裁员的事件,如果豌豆荚不能度过转型的困难期,未来的估值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3
一亩田:质疑中倒下的怪兽
一亩田的大起大落就如同一幕大戏,无数神一般的转折剧情。如日中天时,一亩田实现了4年内营收2000%的增长,号称拥有千亿交易额,员工最多时达到3000人,拿到了红杉的投资,估值1个月一涨,去年6月时甚至对外宣称达到了480亿美金。
然而在去年8月,即曝出一亩田C轮融资不利,裁员将近1500人的消息。此后,裁员传言被证实,并有被辞退员工致信媒体,称此前一亩田有刷单造假行为。
在2015年7月,一亩田的交易数据即被人质疑造假,它的交易平台上,存在着一些诡异的大额交易,诸如“9小时前老板采购了1073741.8235吨洋葱”之类,而实际上,洋葱产地西昌每年产量也只有30万吨。一亩田辩解称,这些只是后台的测试数据。之后,又有经销商表示一亩田用返利的方式冲击交易流水。
配合上内部员工曝出的刷单行为,一亩田之前的辩解,显得更加苍白无力。8月底,一亩田发表声明,表示员工被裁是因为其行为违规,投资方也并未撤资。此后,一亩田就未就此事再做回应。
之后业界没有一亩田融资和估值的更新消息。
一亩田事件对农业B2B领域而言无疑是一盆冷水。但是,也许只有经历了这些,市场才会更加成熟起来,而不会去追求虚假的繁荣。
4
凡客:陈年老矣还有梦么?
凡客成立8年,融资7轮,高峰时期估值30亿美元,员工总数达到1.3万人。当年的独角兽,现在混得有点惨,只有不到200人,最落魄时,库存19亿,债务十几亿,还曾被供应商追债上门。
陈年对自己的经营失败做过很多次反思。他说,公司越热闹,混日子的人越多,即使是他自己,也陶醉在热闹中,把精力放在怎么管理1万人上,而忘了公司真正要管理的东西,实际上应该是价值。
雷军给陈年开了药方。他说,不够专注、不够极致,这是凡客出问题的原因。他建议陈年,去毛利率、去组织架构、去KPI。
陈年走上了小米之路。开始重新走精品路线,主打质量牌,并在去年推出了“亚洲人穿着最舒适的帆布鞋”。2016年初,陈年表示,库存和债务两个历史包袱,凡客都去掉了。
当一个公司跑得太快,动作就容易变形,就容易摔倒。即使是甩掉了线下业务、抹掉了渠道成本的电商,也同样还有库存和供应链的问题需要解决。
凡客还没死,陈年说,凡客还有梦。但是满血复活,对于已经失去品牌美誉度的凡客而言,已经是很难做到了。小米路线,对于一个时尚品牌,又是否合适?毕竟,快时尚品牌的用户,并不怎么太吃饥饿营销和极致感这一套。而设计、时尚感、产品质量和用户偏好,则是永远存在的问题。凡客还需要,更实际一点。
2014年,凡客接受了小米的1亿元融资。而现在,凡客的估值,应该已经跌出了10亿美元这个槛。
那些在美国曾经辉煌过的创业公司,如今经历低谷,足以为国内创业者敲响警钟。而在国内,一路坎坷的独角兽也还有更多。比如去年一直融资不利的美团,在和大众点评合并后,在前不久刚刚以180亿美元估值获得了新一轮融资,但是对于新美大而言,接下来的盈利压力更大,烧钱仍在继续,IPO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但这也令前路更加难走。
即使是独角兽,也必须拿出些真章来了,才能维护自己的地位。这是创业的风险,也是创业的迷人之处。
本文作者杨洁,i黑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iheima)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