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最近一段在研究一个比较复杂的产品模式——P2P 中的「理财计划」。其内容涉及产品结构、复投算法等等,每一个方面单拿出来都是难度很大的。那么对于如何可以在最快的速度下拿出一个可用的方案作为1. 0 版本的思考引出了今天的话题——产品经理的「减法策略」。也是我在形成自己关于产品方法论上的一次尝试。
「减法策略」:简单、专注、核心
作为一个 PM ,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获得需求的来源是方方面的,需求方(包括了你的老板、运营的同事还有产品的用户等等)总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功能。如果产品完全按照需求来做,那1. 0 版本可能就会变得很笨重,同时因为你可以调动的资源(开发、UI 、测试的同事都是你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功能要齐全,那么很容易造成资源的分散,使产品的「基本需求」失焦,同时也会拉长开发的时间。
但是,你是否有去思考:需求方真的需要这些内容么?在《精益创业》中就曾经看到过 Eric Ries 提出的 MVP (最小化可行产品)理念。但是我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直到在进行这次研究的时候我才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减法策略」。
「减法策略」并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按 delete。而是一种「用心」的减法,一种「减到恰到好处」的割舍。使得产品变得「简单」而不是「贫瘠」。说的简单,做起来难。需要一个 PM 的经验和智慧去创意。
就以「理财计划」的设计来说,如何让产品在最快的时间,用最少的资源出来?在1. 0 版本中我就毙掉了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用户提前退出的功能,限制了资产端的为每一期「理财计划」提供的债权(每一期「理财计划」仅允许相同期限、相同还款方式的债权组成债权池。)。通过毙掉非核心的需求和限制使用边界,专注「理财计划」的基本需求:提升投资人回款资金利用效率、加强投资人资金流动性。简化了产品设计和开发难度。在评估时整个项目的开发时间可以下降一倍以上,从而在有限的时间中为测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正是这件事让我对「减法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学习。
「减法策略」的五个步骤
这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书的名字叫《Inside the Box: A Proven System of Creativity for Breakthrough Results》,书中认为「减法策略」如果要发挥到极致,就需要遵循以下 5 个步骤:
1、列举产品或者服务的内部组成部分
2、选择一个基础部分并想象将它删除。删除的方式有两种方式:
-
完全删除。把这个基础部分从产品中彻底删除。
-
部分删除。把这个基础部分中的某个特性或功能删除。
3、想象删除之后的结果
4、考虑以下的问题:
-
删除以后这个产品有哪些好处?
-
满足什么样的市场需求?有何价值?
-
哪些用户需要这样的产品?顾客为什么觉得它有简直?
-
解决具体问题时,它如何发挥作用?
-
在认真考虑这些问题后,试着从「框架内」(不包括被删除的部分)寻找一个替代物。这个替代物既可以是内部构件,也可以是外部构件。
-
然后考虑:这个调整后的产品产品有何好处?有何价值?满足什么样的市场需求?
5、如果你认为修改后的产品有所创新,那就要考虑一下可行性。问问自己:真的能生产出这样的产品么?真的能提供这样的服务么?为什么?怎么才能让她变得确实可行?
可能大家看起来比较难理解(其实我也看的很糊涂)?不过我在「理财计划」中的实操是这么做的:
-
根据对于该功能的理解,从整个需求方案中找出问题的核心——到底各 P2P 平台的「理财计划」是为了什么?(——提升投资人回款资金利用效率、加强投资人资金流动性。)
-
通过对友商的相关竞品进行调研,整理出一个最完整需求方案。(这里可以用 MECE 分析法来做,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做到不重叠、不遗漏。)
-
循环采用那本书中提到的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删,各种删除。删完之后去分析是否影响了产品的核心需求。
-
把所有不影响核心功能的需求删掉。形成一个符合 MVP 理念的产品,再去和需求方对接,是否能接受这个方案。逐步调整,寻找双方之间的一个平衡点。确定方案。
-
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发搞起来吧。
结语
通过这次的项目,我对 MVP 理念和「减法策略」有了一次深刻的思考,一些之前从书上、文章中看到的理念也得到了印证,加深了理解。
对于一个产品经理来说,如果能找到最痛的点切入,后期做加法很容易。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把需求做的过重,再去做减法就很难了。这次我一开始就把问题想得过分的复杂,涉及了高数微积分、复投算法(额,我明明是一个文科生……),最后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死胡同,走不出来了。
如果能从需求中做「适当的减法」,并从中找出最核心的需求,显然可以让你的工作更加「简单」,让你可以更容易「偷懒」同时让你对业务有更深的思考。毕竟只有你对业务非常了解的情况下,你才能做出「适当的减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