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咪蒙的,新世相的文章阅读量都那么高,连点赞量都能秒杀一堆公众号?
他们选题选得好,标题取得好,回回都能戳人内心,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忍都忍不住为他们的内容打call。
的确如此,但很多做内容的同学都有一个无奈的现实——公众号的内容范围早就定好了,只能写那几种类型,咪蒙的学不来。那还有没有其他类型也是易于传播的,而且还是在内容范围内能写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心理学上把人的心理活动分成三个基本形式——知、情、意,即知识、情感、意志。文章也可按此法分为纯属讲事情的文章,即读者读完后能够知道一些知识、信息;走心的文章,读完后内心会泛起涟漪;发表观点文章,让别人接受、认可作者本人的观点或主张。
纯讲事情的文章
读这类文章,可以扩大知识的范围(包括信息),但情绪不会有什么波动。写这类文章,要求准确表达,逻辑清晰。纯讲事情的文章又可分为三类——what, why, how。
what,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故事、小说、个人经历等主要都是写what的内容。我们每天看的新闻资讯也属于这个范畴,新闻甚至要求更严格,要做到实是求是,任何表达写作者态度、观点的都不能出现。
Why,为什么,解释事物背后的原因。常见于专栏文章,对某一领域有一些认识,发表自己的观点。
How,干货类文章,告诉你怎么做,有什么步骤。线上课程,垂直网站上的内容居多,比如知乎Live、36kr、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这种文章有个典型的特点,转发点赞较少,收藏较多。
走心的文章
走心,也就是触达到读者情感的文章,读完能知道一些知识、信息,还能让人内心不平静。
为了达到走心的效果,写作时多用描写,更明确一点说是常用比喻、拟人、借代等积极修辞手法。这是传统的写法,网络时代的写作还可以利用图片、表情包来传达情感。
它们长得是这样的:
这种看起来特别啰嗦,明明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非要一段话一行,再配上对内容本身提供不了任何价值的表情包,足足划三屏才能看完。但它们也有市场,这类文章用表情包来抒发情感,以往的写作从来没有出现过,算得上一种新发明。表情用得好,能达到文字无法做到的效果。
一篇文章要表达情感,必然要有纯属讲事情的部分,这是表达的对象,不能凭空而来的情感,那样成不了文章。
发表观点的文章
比如“我们都应该抵制韩货”、“中国人应该学习传统文化”、“性侵幼童的禽兽应该化学阉割”等。
仅有观点还不够,必须和知识、情感相关联(比如说明孩子所受的伤害是终身的、对孩子下手的人是多么残忍等)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接受和认可自己的观点。
一篇文章绝不孤立于一个层面,往往是多个层面的内容混合,说事情时,用词的褒贬,比喻的对象等都在向读者传递情感态度;写方法论时,也会解释为什么,增加说服力。它们三者的关系就如下图所示。
能触及到情感层的内容最能引发传播
众观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几乎都是能戳中一大部分人的内心,产生共鸣,像最近的《人到四十,不如狗!》、《优秀的女孩是没有性生活的》,这就属于情感层面。能火起来的娱乐八卦内容大多是出轨、吸毒、结婚,满足人们的八卦、猎奇的心理,同样属于情感层面。做得大红大紫的公众号“咪蒙”、“十点读书”、“新世相”也都是这类。
情感的文章表达方式不同,在网上阅读的效果也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有的文章描写场景给读者强烈的画面感,读者需要慢慢读来,细细品味文字所表达的情境,这属于文学写作者追求的境地。这类文章很“慢”。
《追风筝的人》
不幸的是,互联网让文章潮流向着“快消品”发展,段落要短、 1500 字以上的文章就要配小标题、重要金句要标红加粗划出来,还必须配图。一切要让读者“慢”下来的内容都不会有很大的市场。诗歌大多也属于不易传播类,不如打油诗的浅显易懂受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