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丽仟 李静 编辑:吴立湘 郑道森 曹乐溪
最近,娱乐资本论发现了一部神奇的网剧——《动漫英雄春季版》。
今年4月,这部剧在搜狐视频上线之后,12集积累点击量215万;而去年12月,同一个IP、核心编剧为同一人的《动漫英雄》,整季8集积累播放量高达1.4亿,前后数据相差悬殊。个中原因,不知是搜狐今年查得更严了,还是IP拥有者发现内容不行,就算“做数据”也是然并卵,于是干脆放弃。
无独有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娱乐资本论爆料,去年下半年有部超级大剧在两家视频网站联播。首播之后,两家一直在攀比点击量,从8000万到1亿再到1.5亿,“看得出两家数据根本没有按照正常的攀升比例,甚至出现了一个小时飙升一倍的情况”。
近期,还有一部播放量突破20亿的网剧,相关PR稿已经刷爆了朋友圈。但这部剧的数据还是引发业内质疑,有视频网站编辑表示,首先这部剧确实不错,但是不至于那么夸张。真到10亿正片级的播放了,周围会有声响的,各个论坛贴吧数据会一下飙高,和正常的VV(访问次数)升高导致评论增多的趋势不一样。
而据微博网友的观察和统计,“现在各网站每年排名前50名的剧的播放量全部加起来最高超过100亿,还不包括电影和综艺的播放量,而全国观众才14亿。”发表这番言论的网友名叫“影视剧透社”,她表示,自己经常盯相关数据,“会发现不少剧十分钟前可能是2亿,十分钟后成了2.5亿,这种情况很常见”。
这是继电影院幽灵票房后,视频网站幽灵点播量正浮出水面的节奏?事实上,娱乐资本论曾针对网络大电影刷点击量一事采访过不少视频网站内部人士,但基本上都被婉拒了,对方给出的理由是“这种事儿比较普遍,实在是不好说什么。”
那么刷流量的渠道主要集中在哪儿呢?娱乐资本论在淘宝页面查询“刷点击量”,发现了不少提供类似服务的店铺。在与一家自称“淘宝NO1”的“XX原创工作室”的店家取得联系后,小娱成功购买了20元的刷量服务。不到20分钟,点击量就“充值”成功了,对应的网剧播放量增加了10万。
通过周边采访和分析,娱乐资本论发现,“刷流量”其实已经牵涉到内容制作公司、投资机构、视频平台、广告主等多方利益,但为什么业内会对此避而不谈?这样的潜规则,真的无解吗?
播放量明码标价:每万次播放量1-5元
在淘宝输入“刷流量”等关键词,标有“代刷视频播放量推广,优酷、腾讯、土豆、乐视评论/赞/推广上首页”一类名称的商品,看起来量很大。虽然从第一级页面看,月成交量都只有几百、几十,但进入店内打开商品,却发现月成交量基本都能破5千。在尝试进入一家“XX原创工作室”的店后,客服自动弹出了一张“报价表”。
据该客服人员介绍,刷量流程很简单,把视频链接给他、下单支付后,他们就会马上安排刷量。客服人员还信誓旦旦表示:“你们看到的增量,就是我们刷上去的。”而当小娱问起“晚上刷量是否更保险”,客服人员坦言:“不用,现在就可以刷。但大半夜比较好刷,肯定还是有些套路的。”
根据对方给出的报价:“腾讯土豆 1元1万,爱奇艺乐视网2元1万,搜狐4元一万,优酷5元一万。”
据淘宝卖家介绍,“搜狐一直以来都比其他网站严格。优酷曾经严打过,现在技术稳定下来后,价格涨了,量也控制了,每天最多100万。至于爱奇艺,如果刷过一次,就会被锁住,而且还会增加难度。”随手一查,不难发现,除了上述主流视频网站,A站、B站也存在这一情况。有知情人士透露,如果是一些行业地位较低的,刷的意义比较小的,就不会有人针对它研究刷量的方式。
那么刷量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一名游戏程序员告诉小娱,“这并不难,只要有代码就能做。一般来说,视频网站都会有防作弊的系统,但只要掌握了验证的规律之后,想突破这个系统并不难。就算难,也还是能想出办法的。”据悉,这种卖家一般都不是小作坊,更多是团队操作,“很多是可以通过SEO优化增加视频播放量、顶踩赞、粉丝订阅、评论回复的。”
刷流量迷局:谁是明眼人,谁是被忽悠的勺子?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对这场刷流量大战有诸多疑惑:
首先,片方疯狂刷流量为哪般?
一般人们会以为,网剧片方刷流量的目的是为了拿到视频网站更多的流量与广告分成。其实并非如此。
原来,视频平台会根据有效流量的大小与内容提供方进行七三或六四分账,当然这只是一个泛泛的数据,实际能分到多少由平台说了算。一位PGC公司创始人就告诉小娱,“反正如果你指着广告或流量分账活,就相当于等死。”在他看来,片方通过流量分成能拿到的实际利益九牛一毛。
比起流量,片方更看重的是讨植入客户的欢心。据娱乐资本论了解到的情况,一些片方刷流量的动机是为了完成与植入广告主的对赌协议。由于广告主往往拿不到视频网站的后台数据,因此一些不懂行的广告主可能会被虚高的数据“忽悠”,而片方不仅无需承担对赌失败的风险,还可以借此与广告主谈续集合作。
其次,刷流量的问题那么常见,各大视频网站也已经在“严打”,为何还屡禁不止?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道理很简单,刷流量并不触及网站的实际利益。视频网站后台编辑需要结算的是有效数据,片方刷流量如果确实起到效果,有时,还能提升网站的声誉。
当然,也不是各家都坐视不管,据一些知情人士介绍,目前腾讯因为分发渠道多,对有效点击量的把控相对较难;而爱奇艺、搜狐、优土等网站则安装了屏蔽系统,每次检测到有ID刷流量就会发出“黄牌警告”,超过三次则将其拉入黑名单,该视频也可能会直接被下架。
从各家视频网站的刷流量报价以及难易,不难推测他们防刷系统的精良程度:腾讯和土豆最便宜,价格是1元/万次,爱奇艺乐视网2元1万,搜狐4元一万,优酷5元一万。有些网站还有额外限制,比如优酷每天只能刷100万,在爱奇艺刷网剧需要2—3天,搜狐视频是最严格的,需要1个月购买的流量才能到账。
这场刷流量的博弈,到底忽悠了谁?
据娱乐资本论了解,现在很多投资机构,在投资初期就会与内容公司签对赌协议,“如果无法实现盈利,或者几年内营收状况差,承诺的投资金额可能不再会到位,甚至要求创业者回购股份。”可想而知,迫于各种业绩压力,制片方自然就会刷流量。所以在刷流量的乱局中,投资方颇为讽刺地同时充当了推波助澜者和被愚弄者的角色。
但随着刷流量这件事越来越普遍,一些对此知情的投资机构,会在投资之前综合考虑团队实力、作品等因素,不会只看数据,而且谨慎一点的投资方还会去找第三方公司监测有效数据,甚至,直接找到视频网站内部的编辑求证此事。
一位视频网站的编辑就告诉娱乐资本论,她自己就接到过多个投资方打来的求助电话,“他们也不知道从哪儿拿到了我的号码,就说自己是谁谁谁,准备投谁谁谁。要我客观的评价。从平台角度。问的问题都很专业。集中在排名、播放完成度、粉丝粘性这些。完全不会问VV(访问次数)。”
这当中,播放完成度就是一个相当关键的指标,如果一部剧的播放量被大量刷高,那么播放完成率往往就会显著低于同类的其他剧。其次,一部作品的评论量也是重要的考察维度。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网剧的片方甚至还会给竞争对手刷量,这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一旦刷量被视频网站发现,常常会被撤销推广位,甚至还有竞争对手帮着刷量导致视频被锁定的情况出现。一旦被技术团队发现,所有刷上去的量全部都会刷下来,早在几个月前,就曾有网大公司发文,怒斥自己的网大被竞争对手刷了量。
“你们可不要小看我们的数据团队,厉害着呢。”有视频网站内部人士这样说:“但只要大领导发话,很多事情,其实都可以有意外。网生内容领域,水还是很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