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pixabay
文 | 杨君君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独立的视频网站很难获得生存空间。这样的情况从优酷土豆(合一集团)委身阿里、腾讯视频依托腾讯、百度撑起爱奇艺、乐视视频依托各个子生态等等身上都可以得到验证,就连视频网站的标杆Youtube,也在2006年被谷歌收购。
独立视频网站发展的困境主要在于无法获得盈利——要知道,不光是国内的一众视频网站,就连拥有10亿月活跃用户的YouTube也还在继续亏损。
这一方面源于视频网站本身商业模式的单一,大部分还是依靠广告和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另一方面则在于基于内容的平台属性,使之极度依赖于内容版权,尤其是在国内,从那些明星一集动辄百万的演出费用就可以看出一二。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独立存在的视频网站寥寥无几——除了像是A站、B站那样有着特定的文化存在之外(大部分时间,我更愿意将其称之为基于视频的社区),大部分视频网站都是巨头产业链的一部分。
因为这样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最有益的方式——财大气粗的巨头企业可以拥有一个基于视频内容的产业链,以此来提升市值,而视频网站则会受到巨头的庇护,在解决生存问题之后有了更多舞蹈的空间。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看到了目前最火的四大视频网站——优土、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乐视视频都在不断的通过自制剧、购买大剧、打造IP等等方式进行尝试,用户也得以享受这些百花齐放带来的视频盛宴。
有意思的是,如果从传统意义上把百度、阿里和腾讯作为巨头,那么在国内视频网站这个行业,恰好就出现了“三英战吕布”的景象——以视频起家的乐视对抗BAT三家各执一个视频网站。
由于这四家视频网站的背后都有巨大的产业链支撑,所以它们之间,既是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又是背后整个生态的比拼。
优酷土豆:卸下包袱再出发
虽然优酷依靠上市打了一场漂亮仗,最终成功并购了土豆,但上市以后,连续的亏损——2015年前三季度亏损2亿,让优酷土豆一直生活在“阴影”中。因为要考虑财报,所以在其它家大肆购买视频版权的时候很难直面挑战,这也直接导致了在优土为财报挣扎的那几年,爱奇艺、腾讯视频、乐视视频等网站迅速崛起。
终于,在获得阿里并购之后,优土顺利完成了私有化,并且依托阿里在电商、支付上的资源,开始了反击。仅从大剧和综艺版权采购方面来看,2016年优土拿下了11档王牌综艺的版权,以及5档全网独播权。同时,购买了像是天下霸唱《迷航昆仑墟》、《很纯很暧昧》等等大量热门影视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网红-电商”这一几乎固定模式的影响,优土有望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优土和淘宝之间完全有足够的空间形成优土打造网红、淘宝提供电商流量的模式。毕竟无论从那个角度,优土都属于阿里的嫡系,只要淘宝一点点的倾斜,就可以让优土获得巨大的收益。
再加上优土本身就在做的智能硬件(路由)、VR、直播、阿里影业的支撑等等,可以说,私有化后的优土终于卸下了脚镣——已经不再像是之前那样,因为要独立承担财报的压力,在各个领域开始大展拳脚。
不过,优土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古永锵的野心,毕竟古永锵可是曾经面试过马云的人。优土其作为阿里的独立子公司,私有化之后第一件事试图回归A股,这样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盈利仍然会是优土最大的问题,这就使得其又会陷入一边需要厉兵秣马的战斗、一边又想上市的“饥饿游戏”。
或许对于优土而言,安心作为阿里的一个战略型的子公司,又何尝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腾讯视频:“被卖”好几次了
按理来说,依靠微信、QQ的社交流量,腾讯视频理应是一个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巨无霸,但显然腾讯视频离这样的境界还相差好远。甚至,还几度被传出会像搜搜那样被卖给搜狐视频的尴尬。
实际上,相比其它几个视频网站,腾讯视频的境遇也算不错了。
首先是在资金和资源方面,腾讯强大的的盈利能力让腾讯视频有着一掷千金的勇气,再加上微信、QQ、应用宝等各方流量支持,起点就高很多;其次,受益于腾讯泛娱乐的布局——游戏、文学、电影等多个内容产业,腾讯视频在整个产业链中也处在终端呈现平台的作用,所以应该不会被卖;最后,腾讯视频在整个腾讯内部,只能算作是战略型产品,腾讯本身对其在财报上的贡献也不太指望,活在襁褓里的腾讯视频在内部也不会有太大压力。
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腾讯视频出手一项阔绰,据腾讯视频透露,其版权部门的预算达50亿元。
而在其自制剧方面,腾讯视频也是有足够大的试错空间。从今年5月份以来,腾讯视频就陆续自5月以来,先后推出《约吧!大明星》《拜托了冰箱2》《你正常吗3》三档自制网综,加上之前的《燃烧吧少年》等,腾讯视频陆续有十几个自制栏目播出。
再加上视频类自媒体的兴起,微信公众号和QQ公众号对腾讯视频的扶持,使其自然的增加了很多内容流量。
这么来看,腾讯视频简直就是天生的“高富帅”。
但是,腾讯视频也并不是完全高枕无忧,摆在腾讯视频面前的最大的困扰来自于腾讯本身的“耐心”。一直以来,除了游戏,腾讯几乎在偏运营的业务层面发展都不是太好,像是电商、团购莫不如是,视频作为一个高度依赖运营的产业,腾讯能否长久的保有耐心,是其面对的一大难题——否则也不会有总是“被卖”的传言。
另一个则是腾讯视频本身的危机感,对于一个产品,完全生活在温室中,对其本身的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副作用。YouTube常年亏损,就被很多人视作是没有危机感的表现。
爱奇艺:别人整合它剥离
与其它几个视频网站都在拼命的整合资源不同,在今年2月份,百度和爱奇艺使用MBO(管理层收购)的方式,解除爱奇艺的VIE结构。这意味着百度正式摆脱爱奇艺在财报上的拖累,爱奇艺也转而开始独立运营。
不过,这倒是不影响爱奇艺今年来在版权内容上的购买能力——陆续推出了像是《太阳的后裔》、《余罪》等口碑颇好的大片。
依靠成功挖角高晓松,《奇葩说》的一战成名,更使其在自制综艺节目上大放异彩。2016年先后推出《奇葩说》第三季、《大学生来了》等热门网络综艺,接下来,《我去上学啦》第二季、《十三亿分贝》、等多题材网络综艺也将会在爱奇艺播出。
虽然从目前来看,爱奇艺的发展足够美妙,但一个潜在的问题是,爱奇艺的后续弹药供给怎么办?
由于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失误,百度作为爱奇艺的后盾,显然在目前的情境下难以继续像之前那样给爱奇艺输送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撑。更何况,爱奇艺目前算是独立公司,非常容易陷入到前面提到的独立视频网站的发展困境,尤其是在现在视频网站还都在厉兵秣马,整个行业胜负未分的时刻。
相信对爱奇艺来说,下一步的融资解决输血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乐视视频:现实版的屌丝逆袭
跟上面三家相比,乐视视频算是纯纯粹粹的屌丝。起家的时候既没有强大的后盾,发展起来也是全都靠自己,没有巨头扶持。然而,即便是这样,在激烈的视频网站大战中,乐视视频不仅活过来了,而且有力量跟其它三家抗衡。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乐视视频做对了两件事:
第一,最早进行版权购买的视频网站。还在视频网站发展的蛮荒时期,乐视视频就开始了版权购买,先行一步的乐视视频通过版权分发等等,早早的就实现了盈利,并在国内A股顺利上市。要佩服乐视的眼光和远见;
第二,乐视以视频为核心,大胆的进行生态构筑,这给其提供了强大的保障。现在,乐视的电视、手机等等终端都是强捆绑乐视视频的,每卖出一部终端,就相当于多增加了一个用户,而且乐视各个产品线之间的相互扶持和协同,让其摆脱了独立视频网站的属性,成为了产业链的一环。
值得关注的是,与其它三家用其它业务培育视频网站不同,乐视几乎所有的业务线都是在乐视视频后面独立发展起来的。
前段时间,乐视的“生态化反”让整个视频网站为之一惊。当手机、电视等生态体系跟视频生态相结合,一直说了多年的“硬件免费”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实现了,这是其它三家虽然贵为巨头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另一个事情是乐视在上海电视节150亿元打造的“剧毒盛宴”,一方面通过电视、手机等生态产品植入合作、乐视互娱的联动、开发金融产品扶持内容制作等方式进行多产业链联动,另一方面则宣布不再购买版权的同时,推出“保底+分成”的合作模式,并且打造开放产业链来寻求更多优质内容。
这一招非常精准狠,既能够调动内部各个生态联动分摊视频的风险——自产自销,又能够进入到视频制作的上游环节,小支出大收获。很难说,这不会是乐视早期就开始购买版权的复制。
近期热播的像是《好先生》、《翻译官》等热门大剧,均是乐视视频投资出品。更厉害的是,由于直接连通到上游制作,乐视视频最近一年接连推出了像是《芈月传》、《太子妃升职记》等大剧,后续还有《欢乐颂2》、《北京人在纽约》、《孤芳不自赏》这种未播先火的大剧上映。同时,乐视视频也跟像是月关、饶雪漫、等知名作者,以及慈文传媒集团、华策集团、柠萌影业、克顿影视集团等近40家顶级制作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
显然,如同是现实版的阿甘正传,乐视视频正在上演一部逆袭大剧。
乐视视频的忧患在于乐视整个企业“首创性”的玩法——之前大多数企业都是依靠产业去推动资本升值,像是BAT莫不如是,而乐视则是通过资本升值反哺产品研发。现在很难判断这种玩法究竟是好是坏——好的一点是在BAT几乎垄断各业务的情况下,传统方式很难闯出空间,坏的一点是,之前确实没有人这么玩过。
从现在的发展来看,一旦乐视这种模式成功,乐视非常有可能甩开小米、京东,进军第四巨头。
哲学上有一句名言,“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显然,这四家视频网站都无法确定自己将来是否能够成功,但是它们现在都在为有可能的成功而努力。
这或许就是属于它们的生存法则。
更多内容请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yangjunjun420”
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