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我进入位于乌镇的浙传桐乡校区就读。那时校园很安静,因为人太少了,跟我想象的大学差距有点大。但我还是在大学里找到了很多事情做,比如在话剧社做社长。这个话剧社非常知名。最初我是给学兄学姐们帮忙,后来他们就选举我做了社长。后来我带着这个社团做了很多巡演,得了很多奖,其中一个是大学生金刺猬奖。
浙传BG话剧沙龙不谦虚地说是我开创的,一年举办两届,到现在已经成功举办很多届了。我的大一大二时光基本全都献给了话剧社,我也从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我的大学是可以与这个话剧社划等号的。
2012年,大一刚结束的那个暑假,我看到了腾讯招聘实习生的帖子,就主动和他们取得联系,面试了一下,他们对我挺满意,就去了。那会儿腾讯还没有微视这个产品,我是在腾讯微博打杂。大哥哥大姐姐们都对我特别好。实习了两月,我就回学校了。
2013年9月,微视上线了。后来他们就邀请我作为这款软件的内测嘉宾,提些意见,看看存在哪些bug。我说好啊,这就参与进来了。
既然是提意见,首先自己就要玩。开始玩得特别初级,很无聊,比如分享给家人朋友我在那天干什么了。但后来我就开始自己拍东西。我用8秒钟拍无数个镜头组成一个小故事,10多个8秒钟组成一个大故事,工具就是我的iphone4s。那是用我之前写剧本赚的钱买的。大学里我的生活费基本都是靠写剧本。
跟papi酱不同,我当时拍的那些并不搞笑,它相当于一个创意微电影,一小节是一个小故事,一大节又是一个很大的爱情故事,我自编自导自演。
到后来,我发现他们喜欢我讲笑话,我就开始讲,慢慢地,大家口味提高了。最初就是些简单的段子,从网上找加上自己的改编原创,然后我把段子拍成视频,配点音,加点字幕就OK了。这些东西对我来讲,小意思。我这个人有点“不要脸”,什么丑样子我都敢表现,经常很夸张,所以上传后大家比较喜欢。
不久我把我爸爸也拉了进来,结果他也特别受欢迎,很火。我爸爸在银行工作,对我的学业、工作以及奇思异想都一直非常支持。不仅我爸爸,再后来我让我们全家都陆续出了镜,包括我外公和外婆。
说到底,这本来就是我的兴趣,我就喜欢拍东西。后来发现靠这个还可以接广告,那就更有兴趣了,而且你还有粉丝,那简直不得了了。
实际上讲笑话比单纯的编剧更难。虽然网上有各种笑话可以参考,但你要把它讲得有趣这是有难度的,要有很多创意在里面。
为呈现8秒钟,要拍一个多小时,一天3条,天天拍,那时候简直疯了。大学寝室旁边有一个小黑屋,有一次,我把钥匙从宿管阿姨那里要了过来,之后再也没有还给她。每天晚上8点半,我都会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没有人能够找到我,因为我一个人偷偷地跑到那个小黑屋里边去录视频了。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录一个多小时,然后剪一会儿,然后再发,总共两三个小时,都会耗在那个地方。从大三开始,每天如此。
现在想想那个过程,其实还挺不容易的。每天啊,真的需要毅力。我都不知道那时候自己是怎么想的。可能就是单纯地因为喜欢吧,所以乐此不疲。
这其中给我带来最大鼓励的是,我的粉丝数量在不停地涨,很多人开始认识我了,而且跟我有了互动。大家夸奖你,认可你的东西,因为你大学里本来学的就是导演、编剧,就需要别人来认同你,这种认同会让你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