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域名不是刚需?据悉,目前已经有多重手段来替代域名输入,包括搜索引擎、导航网站等。
网友“木生”:
看到媒体报道称,在近日召开的全球第50届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大会上,新通用顶级域名“.网址”受到各方关注,目前已经写入互联网根域,即将开放注册。这一域名能发展起来吗?
域名领域曾经是.com一家独大的局面,对于中国等非英语国家来说,输入英文域名存在一定的困难,各国从方便网民输入以及推广本国文化等角度考量,积极推动本国域名体系的发展。
互联网名称和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于2009年宣布,网址只能用拉丁字母的时代结束,网民可以使用自己的母语来输入完整的互联网网址,包括中文、日语、韩语、阿拉伯语等。
“.网址”域名与“.中国”域名均是这一潮流的产物,不过参考“.中国”域名的发展情况来看,“.网址”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一、现有域名体系已经非常成熟
.com域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也是国内大多数网站的必选。“.网址”域名并不是企业的刚需,至多作为现有域名体系的补充而存在。
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其常用的网址数量有限,输入上的困难并不明显。“.网址”可以作为个人的个性化网址而存在,对于企业来讲,意义并不大。
二、访问互联网并不一定要输入域名
目前已经有多重手段来替代域名输入,包括搜索引擎、导航网站等。
百度、谷歌(微博)、搜狗等搜索引擎已经成为用户接入互联网的首选。假如要进入某家网站,可以直接在搜索框输入企业名称,搜索引擎来实现导入,并非必须要知道.com域名。
此外,用户经常访问的网址数量有限,使用导航网站基本可以覆盖。设置某家导航网站作为默认主页,问题基本上都可以解决。
三、域名输入要求比较“死板”
假如要通过输入中文域名来搜索某家网站,需要对域名本身有比较准确的记忆。互联网网址体系规模非常庞大,要避免出现域名的重复,会对域名输入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在输入域名的辨识性上,中文不一定比英文字母更加有效。
同时企业也必须对域名体系进行更多的设计,把来自用户的诸多需求都考虑进去,防止出现网友输入而找不到网址或者找错网址的情况,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件“麻烦事”。
四、域名输入需要浏览器的“配合”
中文域名要普及,首先要过浏览器这一关。由于国内域名机构的努力,包括微软IE、Opera、火狐(Firefox)、Safari、遨游(Maxthon)、360浏览器以及世界之窗等浏览器均支持中文域名的输入和识别,不过这并没有成为默认的标准。
浏览器市场新品层出不穷,国内域名机构无法保证每一款新生的浏览器都支持中文域名输入,这也会造成一部分用户对中文域名产生抵触。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西方文化的刻印还非常明显。要完全实现互联网的中国化,非简单的域名改革就可实现。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